登录
首页
简体
简体
繁體
消息
对不起,我们检测到您试图屏蔽广告,请移除广告屏蔽后刷新页面或升级到高级会员,谢谢
逃不掉!万人嫌他只想独自美丽
第40章 传胪封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銮宝殿,威严耸立,赤乌东升,红光薄射,碧瓦朱薨氤氲淡淡曦色,天威磅礴盖下,心神凛然。
今日早朝传胪,季书冉站在乾清宫门前的御街之下,挤在朝官当中,昂首挺立,心潮澎湃。
“齐状元!金榜题名,三元及第,恭喜恭喜!”
嘈杂声传来,人群涌动,露出当中一位萧萧肃肃,眉挺鼻直的男子,负手站定。
他一身深蓝罗袍,青罗缘边,手持槐木笏,鹤立其中,不自藻饰,风仪迢迢,
正是当今状元,齐喻。
齐喻乡试、会试、殿试皆为头名,艳绝古今,三元及第。
一日乘风起,从此青云去。
他们一群人团聚在那,你来我往,互相打着官腔奉承。
面对诸人恭维,齐喻只是肃然简答,冷冷回应,并不热情附和。
“季榜眼,你的事迹吾等皆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今日一见,果然人中龙凤,仪表非凡啊!”
一位打着鹭鸶补子的青袍官员持笏上前,身材微胖,眉开眼笑,很是亲近。
他后面呼啦啦跟了一群官员进士,围住季书冉就开始打着近乎。
如今季书冉的光环遍身,姑姑乃当朝贵妃,父亲官居三品,他先是救驾有功,如今又高中榜眼。
一环套一环,怕是比状元郎还要惹眼,是眼下满京城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百官如蝇,善闻香臭,惯是会趋炎附势,一窝蜂地向着季书冉扑来。
书冉不善交际,幸而季淮昌就在身边,帮衬他应付这些人。
熙熙攘攘里,季书冉的视线不由自主瞥向齐喻,心底暗忖。
那日在大狱中,季书冉已经与太子说得很明白,齐喻的反腐之法仅是纸上谈兵,要想实操,后患无穷。
这一点,季书冉能想到,皇上不可能想不到,但依然御笔朱砂批了他为状元。
这究竟……
不及季书冉细想,卯时将至,百官群列,正襟危立,向着乾清宫鱼贯而入。
季书冉位列于进士群里,就站在齐喻的身后,跟着一道埋头进去。
跟齐喻站到一块,才发觉此人身形很是高大,季书冉这身子已近一米八,他竟还要高出一个头。
皇子们与襄王不必候在御街下,陆定羲一席蛟龙魏紫缂丝衮服,冠发挺立,面色阴沉,他的威势逼人,远盖诸皇子。
陆容璋则身着麒麟墨青圆领官袍,眉眼含笑,静静候立,晨色为他打出华光轮廓,胸前麒麟仿若也映出团团瑞气。温润如玉,玉树临风。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百官络绎,两人同时转身看来,两束视线不约而同地望向进士群里。
季书冉生性肤白,蓝罗如海,将他映衬得润光宝色,在进士群中脱颖而出,昳丽夺目。
他们的视线穿过状元郎齐喻,直直落在季书冉身上,季书冉似有所感,抬头看去,两人又凉凉对视一眼,如短兵交接,继而回身站正。
乾清宫内,圣上临轩传胪,状元齐喻率先出班,御道左跪,季书冉紧跟其后,跪于御道右侧,以此类推。
传胪之后,便是封官。
齐喻被封为左佥都御史,正四品,掌纠劾百司,分领侍御史诸曹,入都察院。
季书冉则被封治书侍御史,从五品,职掌依法审理疑狱,监察、弹劾较高级官员,入都察院。
……
进士封官,竟一连将状元、榜眼封了两个御史,百官藉藉。帝心难测,想是要做大动作。
“静!”老太监何木华拂尘一甩,满殿沉寂。
龙椅之上,冕旒之后,皇帝眉目凝沉,俯瞰百官。
传胪封官过后,进士群跪谢恩,列入百官之中。
“诸卿今日可有本启奏?”皇帝圣威端坐,发问。
一名红袍官员持笏上前,“圣上,近日边关大捷,卫将军陈世霄英勇无匹,率领铁骑连下突厥三座城池,已将西北部的蛮夷赶出我朝国土。”
“好,好。边塞战乱常年是朕的心腹大患,世霄屡立奇功,此番上阵,重振我大雍国威。待他归朝,重赏。”圣颜终于抿开一丝笑意。
忠勇侯与有荣焉,替子下跪谢恩。
这是自陈世霄离开的一个多月来,季书冉第一次听见他的消息。
陈世霄少年英才,今年尚未及冠,才十九岁,战功便已震古烁今。纵观历史长河亦是千古人物,世无其双。
季书冉想起那块被藏在家里的玉佩,心中微动,敛下心思,默然。
圣上道:“提及边塞,近日还有一事,朕要与众卿共议。”
“朕将在泰山封禅,唯恐蛮夷趁机而入,卫将军虽骁勇善战,但蛮夷遍布,他只一人亦是鞭长莫及。”皇帝微顿,“望诸位爱卿群策群力,共商一策。”
殿下百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商讨半天,最受推崇的策议还是加固边防。
然则边关连年征战,已是劳民伤财,如今大典在即,又要加固边防,只怕朝廷分身乏术,事倍功半。
皇帝念及这一点,并未对这一策点头,只盼还有更好的谋划。
群臣一时之间乱作一团,人声嘈嘈,吵得皇帝头疼,太阳穴隐隐跳动。
忽然一蓝袍进士上前一步,持笏进言:“陛下,臣有一计。”
初次早朝,竟敢能言上奏,百官侧目,正是季书冉。
季淮昌额头上的青筋一跳,心道这小子又要闹什么幺蛾子,大殿之上岂容他放肆,莫不是忘了殿试锒铛下狱的下场。
他想把儿子唤回,但又想起书冉近日表现优异,一时也隐隐期待。
皇帝微笑:“但说无妨。”
季书冉道:“回禀陛下,这件事,微臣不费一兵一卒,即可解决。”
话音落下,群议蜂起。
“边关战乱,封禅大典非同小可,绝非儿戏,季榜眼还是三思而后行。”说话的是个蓄着山羊胡的老文官。
老文官并非出言讽刺,只是像季书冉这样自命天高的后生,他见得多了,也是不想看他在皇帝面前出丑罢了。
“是啊,这怎么可能呢?”
“不费一兵一卒,蛮夷哪有那么听话?”
“这位季榜眼怕不是异想天开……”
皇帝也有些动摇,“季书冉,你说能不费一兵一卒,即可让蛮夷在封禅期间止戈休战?”
“是。”季书冉躬身点头。
陆定羲看向季书冉的眼神亦是怀疑探究,陆容璋则神色淡淡,气定神闲。
季书冉道:“四夷之中,突厥最强,楼兰最盛,二者屡次求我大雍减少岁贡,而朝廷勿许。若此次封禅,请派二国使臣,跟从大驾,必欣然而至。有此二国牵头,则戎狄纷至沓来,使臣既至,偃旗息鼓,战事自平。”
众卿听来,颇觉此计甚妙,当真不费吹灰之力就解除了争端。
但仍有人有异议:“季榜眼,我且问,若二国随完封禅,当真要问我朝减少岁贡,又如何应对?”
季书冉笑道:“要想减少岁贡,只需割地来偿,若不服,便开战。边塞屡犯我朝,盖因他们不服管教,将我大雍当做唯一的敌人。然而四夷外亲内疏,内战不休,一旦楼兰、突厥与我朝正式开战,戎狄趁虚而入,于他们百害而无一利。”
此次再无异议,群臣附议,皇帝点了点头,“甚好,礼部侍郎张裕,这件事就由你着手去办吧。”
张裕上前领旨。
乾清宫内啧啧感叹,季书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安静退回进士群。
老父亲回头欣慰地对着他笑,季书冉也对他还以一笑,俏皮可爱。
又遭季淮昌冷色瞪目,提点他不得无礼。
“好了,既然诸位卿家都无本启奏,那朕还有两件事要昭告天下。”威厉之声。
“大理寺卿季淮昌,治书侍御史季书冉。”帝声落下,季书冉心神陡跳,不明所以,与父亲一道上前跪下接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文学城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