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亮剑:让你驱逐倭寇,你马踏樱花?
第440章 福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说过,抗日战争急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事实证明,我的说法是正确的。

    解放战争两年多,我们滚大了,我们打精了。

    我们积累了有力决战的条件。

    好比凹凸镜,向着炎炎的烈日,百倍千倍的光都聚合到一点上。白热化了,冒烟了,不得不燃烧!

    六十万对八十万,这是一锅夹生饭,夹生就夹生,也要把它吃下去!”

    此刻,为了决定中原归属权,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在被国军称之为徐蚌会战的选将问题上,蓝方这边一直犹豫不决。

    原本,国军是人才济济,就算是这种大兵团作战,也有不少的人选可用。

    但可惜的是,经过一系列的战斗之后,国军能征善战的将领大部分已经在功德林报道了,或者,也有像孙连仲那种不受重用的,能够指挥这种大型战役的帅才已经不多了。

    原本常凯申是想让华中剿总白崇禧来挑起大梁,指挥这一战的。

    无论是从资历上还是从能力上,白崇禧都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甚至说,也目前除常凯申的眼中钉李宗仁外,是唯一的人选。

    但是,当白崇禧知道这件事之后,直接对常凯申说了不。

    其实,白崇禧不接这个活有三个原因。

    这一来,就是徐州一带的兵力多为国军的中央军,白崇禧怕自己指挥不动这些部队,而且,常凯申还有对战局微操的习惯,战局一旦失败,白崇禧可不想背老常的锅。

    这第二点,就是白崇禧已经得知了刘峙将国军的几个兵团主力布置在了陇海铁路与津浦铁路沿线上并一字排开,,形成了一个死十字。

    徐州地区一路平坦,无险可守,却还用这种奇葩阵型,这场仗在白崇禧看来根本就没法打。

    这最后一点就是,李宗仁和白崇禧希望看到常凯申的主力中央军部队被干掉,这样以来,他们桂系在蓝方内的话语权就会加重。

    虽然常凯申甚至都讲出了“覆巢之下无完卵”这种话,但他拿李宗仁和白崇禧确实是没啥办法,只能听之任之了。

    此外,在徐蚌会战前夕,常凯申其实也是想让北面的傅作义派兵南下加入战团的。

    但此刻的傅作义已经被红军给彻底打怕了,心中已经存了摇摆投降的心思。

    因此,他搬出了一套“田忌赛马”的理论,直接拒绝了常凯申的要求。

    对于傅作义,常凯申依旧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只能自己在那里生闷气了。

    现在常凯申数来数去,现在能打这一仗的也就只有杜聿明了。

    但杜聿明虽然能力够了,但资历却是不够。

    所以,在徐坤给徐州剿总安排了一个正牌的总司令。

    而这位总司令,就是刚刚吃了败仗的刘峙。

    这位猪将军虽然能力不够,但资历还是有的。

    对于这个任命,国军内部很多人都是不满的,更有很多人觉得不合适。

    这其中,就有常凯申的小儿子,常健稿。

    在当夜,常健稿不顾时间已经很晚了,依然敲响了自己父亲的房门。

    “我在睡觉!”,此刻,常凯申正在思考徐蚌战局,见这么晚了还有人在打扰他,他非常的不满。

    “父亲,是我啊,我是纬国啊。”

    听到是自己的小儿子,常凯申这才表情和缓了很多:“健稿这么晚了,找为父是有事情吗?”

    常玮国说道:“父亲,我对徐蚌前线的选将问题有些看法,想和您谈谈”

    听到自己的小儿子说起这件事,常凯申虽然心中非常烦躁,但还是为他能操心国家大事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结果,常玮国一开口就直接说道:“父亲,这位刘总司令人称福将,但不过是庸碌无为的同义语!”

    听到这番话之后,常凯申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

    他愤怒地呵斥道:“常纬国上校!”

    常纬国身子一震,立马站起身来,立正站好。

    常凯申愤怒地说道:“你不可以这样随便谈论一位战功显赫的陆军上将!”

    “可是父亲,刘峙他……”,常纬国还想最后争取一下。

    “好了,为父自有考量,你不必再说了,赶紧回去去睡觉吧。”,常凯申挥了挥手,将常纬国给赶走了。

    徐蚌战场是决定蓝方生死的一战,常凯申尽管一败再败,但只要能站住中原地区,就能东山再起。

    所以在这一战中,他把百分之七十的兵力都摆到了长江以北,对他来讲,哪里都能丢,唯独中原不能丢。

    常凯申也不是完全昏了头,他也知道,刘峙是跳不起这个大梁来的。

    因此,他给刘峙配了一个副总司令,那就是杜聿明。

    杜聿明虽然是徐州剿总副司令,但却是这次大战的实际指挥者。

    说起来,杜聿明是国军军中一个很奇特的人物。

    说他是蓝方的忠臣良将,因为他在抗战和内战之中,先后统率过百万大军南征北战。

    因为多年奔赴在战场上参加各种战斗,他患有肾结核,肺结核等多种疾病,甚至还脊柱畸形,行走艰难。

    原本,他已经约好了,去白头鹰那边进行治疗的。

    但常凯申“国难当头,需用大梁”的一句话,就让杜聿明拖着病残之躯奔走在辽沈和徐蚌战场上,与红军部队拼死搏杀。

    说他有新思想,因为他早年投身大革命,受的是进步刊物《新青年》的影响。

    他的妻子早在中学读书时期就加入了红方,并担任了支部书记。

    杜聿明本人也对常凯申的军事指挥不满,并预言红方一年内统一全种花。

    也还是杜聿明,在这个风暴即将来临的时刻,决心力挽畏惧,从一而终,以赴刑场的心情走上了徐蚌战场,成为了这场大战的实际指挥者。

    此刻,刘峙,杜聿明与邱清泉、孙元良,李弥等人就徐蚌会战的战局正在司令部内召开军事会议。

    大伙都入场之后,刘峙与杜聿明坐在首位,其余几名兵团司令陪坐两边。

    说实话,刘峙也知道自己是个什么货色,他不是没逼数的人,对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很清楚的。

    所以,他坐在这个位置上,也是感觉出了巨大的压力。

    但正所谓压力与风险并存,他在海州的生意需要转移,这次正好借此机会将自己的产业安全转移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