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简体
简体
繁體
消息
对不起,我们检测到您试图屏蔽广告,请移除广告屏蔽后刷新页面或升级到高级会员,谢谢
穿越明末成难民
第522章欲中兴,必革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巷战并非密丰军的专利,古往今来,展开巷战的战例数不胜数,关键还是在于军队的素质,军队有血性、有抵抗的坚强意志,才是取胜的根本之道。
杨嗣昌沉默良久,对萧懿道,“密丰的作战经验有可取之处,回头你们拟出个条陈来,本阁做成塘报,命各地习之。”
萧懿想了想,道,“此时杨阁部当与我家东主商议,吾等非官身,无陈情之权。”
杨嗣昌看了看萧懿,道,“听说汝为举人出身,怎的到了杨易帐下?”
萧懿道,“不瞒杨阁部,草民原本在辽东县城做主簿,辽东沦陷,小的怕朝廷怪责,就不敢到吏部报备。东主带人宽厚,小的就跟了东主!”
杨嗣昌道,“可惜了,可惜了!”在众人眼里,给朝廷做官肯定比给私人“打工”强一万倍。
……
崇祯累了,下得马来,随行的太监立马搬来墩子供皇帝坐。崇祯心情很好,打了两只山羊,兔子太小,射不中,山羊正好。
杨易在崇祯一丈外的地上坐下,连拍马屁,“陛下威武,微臣都上气不接下气了。陛下要是亲自带兵打仗,定能横扫八荒。”
崇祯笑了笑,“你呀,越来越会拍马屁了,朕有自知之明,你们故意放了山羊在林子里,怕少了朕的兴。”
看来这崇祯还没那么昏聩,杨易道,“只要陛下高兴,微臣做什么都值得!”
崇祯向杨易招手,“坐过来,挨着朕!”崇祯这种显示亲密的举动,令杨易受宠若惊,连滚带爬的坐到离崇祯只有一尺远的石头上,一些跟随的大臣眼露嫉妒之色。崇祯很少有这种与臣子显示亲密的举动。
崇祯道,“朕登基以来,国家内忧外患,每日里都是不好的消息,朕宵衣旰食,白发都熬出来了。最近这段时机,是朕最轻松的时候,鞑虏被赶走了,内乱平息,汝功不可没!”
杨易谦虚道,“天下大定乃陛下之洪福,微臣适逢其会罢了。”
崇祯道,“汝不必谦虚,汝的功劳朕自然记得。朕非昏君,也非吝啬之君,汝以后再立新功,朕不吝封赏。”
杨易连忙道,“陛下,微臣已经正二品,又有侯爵,知足了。”
“朝堂上文武大臣众多,然夸夸其谈、迂腐无能之辈众多”崇祯继续道,“像杨爱卿这样务实、能干之人少之又少,朕希望你能继续为朝廷分忧,朕也给你一生富贵。”崇祯能说出这样的话,是经过一番思考的,大臣太多,能解决问题的太少。杨易从各方面都展露出了能力,人才啊!
杨易道,“陛下过奖了,身为臣子为君王分忧乃是本分,只要陛下需要,微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崇祯很满意杨易的表态,站了起来,“走,陪朕走走!”
能与君王一起步行,那是臣子的荣耀,杨易亦步亦趋的跟着崇祯后面。崇祯背负双手,“杨爱卿将荒废之地打造成一方沃土,着实不易,朕看得出爱卿是有治国之才的。而今国库空虚,事事难为,爱卿可有良策?”
啥意思,考验自己?这是崇祯第一次咨询杨易朝政,虽然带着玩笑的意味,但杨易可不能胡言乱语,他想了想,道,“朝廷开支甚大,而税源日渐减少,才导致入不敷出。微臣或许能提供几个小策略,为朝廷赚点银子,不过都是小道,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
崇祯道,“又当如何解决根本问题?”
杨易沉默了,不敢说。
崇祯道,“爱卿畅所欲言,今日你我君臣就当闲聊,朕不会怪责!”
“大明两百年传承下来,然时移世易,我们依然因循守旧,导致弊端重生。”杨易壮起胆子道,“太祖当年优待士人,允其免税之策,何曾想到今日之士绅几乎侵吞了大部分田地,导致朝廷税源少得可怜。还有很多朝政,两百年来不曾改变,但确实不适合现在。”
体制的弊端太多太多,身为当家人的崇祯再清楚不过,但祖宗之法又岂是轻易能改变得了的。崇祯道,“朕欲中兴大明,汝以为当如何?”
杨易言简意赅,“大明欲中兴,必变法革新!”,
崇祯倒吸口气,喃喃道,“古往今来之变法革新,又有几个成功的,太岳先生变法,落得死后掘尸的下场。”
杨易道,“变法革新从来不简单,也从无不变之法。太岳先生个人遭受了耻辱,但其所变之法保留下来不少,未见得就是失败。而今很多国政确实不适用了,应当革新。微臣相信陛下有宏图大志,只要陛下下定决心,大明中兴不远矣!”
崇祯叹道,“朕明白,也知道哪些朝政需要革新,只怕朝野阻力太大,影响稳定!”
既然说上了革新的话题,杨易很想税赋崇祯改革,他看到崇祯明显有心革新,而顾虑重重。杨易语气坚定,“陛下勿虑,谁敢捣蛋,微臣灭了他。微臣赴汤蹈火也要为陛下护驾!”
崇祯很欣慰,“汝之变法革新,是搞你在上海的那一套?”
杨易摇摇头,“非也,上海不过弹丸之地,变革激进不影响大局。而朝廷不同,一举一动关系天下安危,不可急躁而进,当缓缓而行。”
战乱时期,崇祯忙着四处平乱,没有精力去考虑革新,只想着能将大明平稳的传承下去。现在和平了,崇祯中兴大明的念头越发强烈,在青史上留个明君的印记深深吸引着他。
崇祯道,“国政之革新当以稳定为先,不可冒进,朕再好好思量一番”
这是崇祯第一次流露出革新的想法,之所以选择向杨易倾诉,是因为杨易是实干派,在上海已经革新出了样子,也有成效。如果全天下只有一个人赞成革新,那这人必定是杨易。这样的念头,崇祯还不敢公之于众,只能先找杨易倾吐。
……
从湖区回到临时行宫,崇祯在行宫举办小规模宴会,宴请随行的重量级人物,有首辅薛国观、吏部尚书谢升、兵部尚书杨嗣昌、户部尚书李待问、工部尚书刘遵宪和三位新晋东阁大学士张四知、魏照乘、姚明恭。勋贵有英国公张世泽、成国公朱纯臣。军方人物有洪承畴、孙传庭、高起潜、陈新甲,让人出乎意外的,太子朱慈烺也列席在座,太子的讲读官方逢年和国子监祭酒李建泰陪同。
作为东道主杨易自然在列。能出席宴会的都是品级和地位较高的官员,杨易的岳丈户部侍郎徐知远都没资格出席。
崇祯举杯,笑道,“朕登基以来,除了祭祀几乎没有离开京城,这次巡行乃随性而发,兴师动众叨扰地方,尤其让杨少保破费了,诸位爱卿可得好好陪杨少保喝几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文学城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