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大明国师
第四百八十六章 汇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86章  汇报

    半晌后,二人到了奉天殿。

    黄俨领着二人进了侧殿,朱棣半倚在榻上,指了指左侧边上的椅子,示意二人坐下。

    朱棣登基之后,除了宰了一批头铁的反对派,也就是那些建文忠臣,其余的基本都是原班人马留用,然后这一年多的时间,慢慢换血,换着换着,自己能用的放心的人也就多了,这二人在朱棣看来,都算是重量级的肱股之臣。

    “手头的事先说说吧。”

    “是,陛下。”两人应道。

    蹇义是中书舍人出身,资历深,主持吏部这么久,人脉也广,所以姜星火通过司礼监掌印太监黄俨获得的关于大皇子朱高炽被关禁闭的消息,蹇义同样也在很短时间内从其他渠道获得了。

    姜星火微微侧目,示意蹇义先开口。

    “启奏圣上,现在吏部主要是两件事,最要紧的是考成法,目前考成法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各部、寺、司,都已经全部呈报了。”

    “能不能见成效,这头一年得有个说法。”

    朱棣在榻上用手倚着下颌,表态的同时心中暗忖,如今就锦衣卫暗中探查的情况而言,各部寺衙门的行政效率,确实有着显著的提高.甚至从锦衣卫本身的考成来看,同样如此。

    说来有些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其实锦衣卫才是朝廷大部分行政改革措施,最先落实和实验的部门,无论是跟藩王宗室的赏赐包相同的年终大赏,还是考成法,都是从锦衣卫先开始试点的。

    实际效果也很不错,锦衣卫缇骑们的动力变得很足,破案和侦查等工作,从数量和比率上来看,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当然了,其中也少不了一些为了从速从快结案造成的冤假错案就是了,毕竟锦衣卫从本质上讲只是封建帝王的特务组织,不能指望他们真的在执行过程中能完全秉公办事。

    朱棣看着蹇义,说道:“考成法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

    “陛下。”蹇义连忙躬身施礼,却是一副有话不敢说的样子。

    “犹犹豫豫什么?有话就说!”朱棣又道。

    “是。”

    蹇义再次躬身,然后说道:“考成法具体实施过程中,普遍反映,还是有些‘小问题’的。”

    能从吏部尚书口中说出来的‘小问题’就肯定不仅仅是‘小问题’,朱棣从榻上坐直了身子,旁边的火盆里炭火映的他的眸子彤红。

    宫里其实有更好的取暖设施,也有更好的炭,能让屋子里温暖如春的同时没有半点火光和声响,可朱棣就喜欢木炭“噼啪”燃爆的声音,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时不时地警醒起来,不会沉醉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之中。

    “说。”

    “其一是吏部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也就是考成法规定,官员前案未结,不可升迁、离任(含转任)、致仕,无论官员当下如何,而只要被涉及到需要核实的信息,哪怕是正在养病的官员仍要被传询答复问题,如果事情办不完就不得升迁、离任(含转任)、致仕,会影响正常的官员流转。”….

    出乎蹇义的意料,朱棣对此并没有太大反应,其实蹇义一开始并不指望皇帝能理解吏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难处,但如今看来,自己对皇帝的猜度并不准确。

    姜星火在旁边听着,也大约明白了。

    虽然他在吏部并没有什么能信得过的官员,但平常的接触也能了解到,考成法在实践过程中,确实对吏部正常的工作流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人事任命这种事情,并不是说定下来了就没有变数了,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考成法有几件事情没有结清,那就迟迟不能到任,这个位置是不等人的,而大量的延误,就导致了大量的人事上的矛盾发生,其中不乏涉及到职位运作的交易。

    “其二、其三呢?一并念来给朕听听。”

    “是。”

    蹇义见朱棣没生气,继续大着胆子禀报道:“其二就是地方官员普遍反映,考成法有些事情是能尽人力而完成的,而有些事情,其实并不取决于地方官员的能力和意志,譬如有盗匪,要限期破案,但就算出动三班衙役全城搜捕,或是请求地方卫所协助进剿,能不能一网成擒,都是未知的.”

    朱棣其实听明白了,姜星火同样也清楚,蹇义所反映的这些情况,确实是考成法在这一年多的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

    姜星火看着陷入沉思的朱棣,换位思考了一下,觉得作为皇帝,他应该对此选择视而不见。

    毕竟,这世界上几乎没有完美无缺的政策,绝大多数政策都是双刃剑,有利有弊,不可能说考成法全是利,没有弊,这是不客观的,在场的三人都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选择逃避就是个很不错的选项了。

    虽然逃避是可耻的,逃避到最后,问题还是实际存在。

    但逃避确实有用。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政策潜规则会自动形成,这些在一开始看来的问题,在以后都不是问题。

    只要政策在整体上是有利的,那就要一以贯之的执行下去。

    而这种事情,就跟锦衣卫办案一样,官员为了考成,就要把任务分解往下压,下面的如果抓不到真正的罪犯,那就会抓人来滥竽充数,然后刑讯逼供,使人屈打成招然后结案。

    “接着说。”朱棣沉思了片刻,示意蹇义接着说下去。

    蹇义一咬牙,见皇帝并没有‘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想法,索性都抖搂了出来:“三本账倒还好说,造册登记追进度是有利于提高官府办事效率的,但是每个月月籍,前后要消耗近十天的时间统计核实,从地方到中枢,很多事情都因此被耽搁了。”

    朱棣皱眉道:“那宜之觉得,这些问题能解决吗?”

    蹇义心中千言万语闪烁,最终还是答道:“恕臣直言,很难。”

    朱棣听了这话,忍不住笑了一声:“照你说这种话,那朕起兵靖难,多少次千难万险,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了?凡事还不是在人想不想尽全力?”….

    蹇义讪讪地说道:“陛下言之有理。”

    朱棣摇头道:“你们这些文官,只顾着自己的名声和乌纱帽,却不想想社稷。”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突然变得凌厉,道:“想着安稳致仕,什么事情都不找上门来;又想着光有升官发财,又不用做事;还想着既要事情办得好能应付考成,又不想麻烦这世上哪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事情?”

    蹇义低头不语,姜星火也没说话,但他们两人都很清楚,朱棣这并不是在单纯的训斥蹇义。

    训斥蹇义有什么意义?把耳朵堵上,问题还是存在。

    皇帝只不过是表明他的态度罢了。

    而接下来,朱棣才开始借题发挥,点明今天找他俩的主题了。

    吏部尚书具体干了什么,皇帝关心,但没有关心到单独来询问的地步,找他们俩来,另有目的。

    “朕从太祖高皇帝手里接过这江山,只想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若是真有有能力、有德行,比朕还强的人来当皇帝又能如何呢?你们这些文官不介意,朕又真的介意吗?朕只求天下万民能有个好的归宿。”

    朱棣说着叹道:“朕也是人啊,谁不愿意踏实过日子?可是朕不做皇帝,又如何维护这天下的秩序?”

    姜星火第一次觉得,朱棣脸皮不是一般的厚。

    好吧,这只是姜星火以前没见过朱棣需要这么表演的时候罢了,远的不说,就说近几年,拉着宁王的手说“事成之后中分天下”的是朱棣;拉着朱高煦的手说“世子多疾汝当勉之”的也是朱棣,这些他自己都不信的鬼话,只要有需要,朱棣是可以毫不犹豫地面不改色说出来的。

    蹇义忙道:“臣等自然都盼着陛下万寿无疆、大明永世昌隆。”

    姜星火笑笑不说话。

    这次大皇子朱高炽被关禁闭的事件,如果不扩大化的话,其实对他来说,才是难得的最终获利的一次。

    “呵!”

    朱棣嗤之以鼻:“接着说考成法吧。”

    给他们点了一下好大儿的事情,朱棣觉得差不多了,皇帝与皇子之间的事情,有的时候是矛盾,但说多了就是家丑了,性质不一样。

    皇帝可以对皇子的某些行为不满,也可以做出处置,但如果搞得臣下都以为皇子彻底不受信任,反而不是皇帝的本意,因为皇帝需要的是削弱能威胁到他皇权的存在,而不是彻底废掉,让剩下的几方势力壮大起来,制衡才是最重要的。  “国师说说,考成法既然是国师提出的,那这些运行中的弊端,想来国师也是有解决之策的。”

    朱棣习惯性地把问题甩给了姜星火,心里告诉自己,能者多劳。

    面对朱棣这种“好用就往死里用”的行为,姜星火倒是没太介意,毕竟是自己主导的改革,出了问题也该对此负责。

    “办法,还是有的。”….

    Internal  Server  Error

    The  server  encountered  an  internal  error  and  was  unable  to  complete  your  request.    Either  the  server  is  overloaded  or  there  is  an  error  in  the  applicatio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