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简体
简体
繁體
消息
对不起,我们检测到您试图屏蔽广告,请移除广告屏蔽后刷新页面或升级到高级会员,谢谢
穿越南宋当皇帝
第102章 天朝人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时值初冬,钟山层林尽染;秦淮河波澜不惊,清溪荡漾;白鹭洲畔千帆过尽,大江奔流;巍峨的金陵城龙盘虎踞,尽显中华气象。
金陵讲武堂,御书房中,大宋天子赵竑端坐,下面是东辽来使,宾主言欢,其乐融融。
来使鼎鼎有名,乃是辽王耶律薛阇幼弟耶律永安,以及其母姚里氏。
而姚里氏,才是辽东大地的实际控制者。
北伐大功告成,两河及燕云十六州等汉家故地重回大宋治下,东辽也不再遮遮掩掩了。
“大宋天子,辽王身子不适。老身和幼子前来,还请陛下不要见怪!”
姚里氏向赵竑行礼,竟是个风韵犹存的中年贵妇。
“王后,你可知道,我大宋是王治,没有分封一说。东辽若是归于大宋治下,王后和你的子孙可得一世富贵,但东辽国,却是没有了。”
赵竑开口说道,毫不掩饰。
蒙古国是分封制,大宋却是和秦汉隋唐一样,都是封建制的大一统王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什么四大汗国那样的裂土封疆,包括高昌国、东辽这样的藩属国,大宋可没有这种“国中之国”的现象存在。
“陛下,老身自然知道。从今以后,辽东就是大宋的辽东。老身是带着家当到的金陵城,老身已经喜欢上了这里,不打算回去了。老身的幼子耶律永安刚刚十七岁,求陛下开恩,让他去金陵讲武堂就学,好好学些本事,为陛下效力!”
姚里氏轻声说道,恭恭敬敬。
赵竑一愣,哈哈笑了起来。
这是个聪明的女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怪不得能一直控制辽东一地,还能让东辽在夹缝中生存。
“王后率东辽来归,朕心甚慰。王后和辽王一门,朕都不会亏待。王后若是真喜欢金陵,朕在金陵赐你宅院一座,岁岁赐赏钱粮,保你耶律一门荣华富贵,余生无忧。”
“谢陛下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姚里氏拉着幼子跪了下来,以头伏地,山呼万岁。
这就是这一趟来宋境的目的,终于是达成心愿。
以大宋边军雷霆之威,东辽要是与之为敌,顷刻之间,恐怕就会国破家亡。
而且,大宋王师兵临天下,大宋朝却是如此繁荣。文治武功,的的确确让她震撼惊呆。
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天朝上国,中华人物吧。
“王后、世子,起来吧,不必拘礼。”
赵竑等母子起来,这才把目光投向了耶律永安。
“耶律永安,你真的想进金陵讲武堂吗?”
以一些钱财,换取疆土回归,战士免于流血,国家耗费钱粮,还能博取人心,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大有裨益。
“陛下,大宋王师兵临城下,个个都是精锐猛士。我愿意进金陵讲武堂,学成一身本事,将来为陛下分忧!不过,我想自己考进讲武堂,不想让人说我是靠陛下的恩赐。”
耶律永安红着脸说道,偷偷看了赵竑几眼。
“很好,有志气!耶律永安,朕赐你赵姓,以后你可以赵永安自称。不过朕决不强迫你。你选择耶律永安也好,赵永安也罢,都是你自己的权利。你只要记得,为国为民,为天下百姓多做些好事就行了。”
赵竑赞赏地点了点头。
契丹人汉化极深,文化习俗已经和汉人无异,尤其是耶律永安这些世家大族,更是诗词歌赋无一不精。耶律永安敢自己考讲武堂,可见他的自信。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是耶律永安考不上,他也会让讲武堂网开一面,以便收拢人心。
耶律永安还在懵懵懂懂,姚里氏拉着儿子赶紧又跪下。
“臣妾多谢陛下赐名!”
这一次,“老身”变成了“臣妾”,可见心满意足。
“赵永安谢陛下赐名!”
耶律永安也是连连叩头,诚惶诚恐。
耶律永安到赵永安,不仅仅是姓的变化,而是一种大宋天子的恩赐。有了这种恩赐,日后行事,自会受益良多。
母子俩谢完恩,这才爬了起来。
“王后和世子先回驿馆歇着,有任何需要,直接找朕就是。至于辽王身子不适,朕自会派太医北上,为辽王医治。”
赵竑温声说道,姚里氏母子谢恩退下,宰相真德秀叹息一声。
“此女不简单!先是派遣密使,而后直接入朝,现在连家都搬来了,深思熟虑,当机立断,我等男子亦是不如啊!”
真德秀的叹息,让赵竑轻轻点了点头。
巾帼不让须眉,这个姚里氏就是如此。
“陛下,我大宋王师收复两河,如今辽东又归于我大宋治下。马上得天下,却需文治安天下。以臣之见,两河、山东、辽东四地宜派官员进入,安抚百姓,推行王治。”
执政大臣邹应龙跟着上奏。
北伐势如破竹,军事占领,王化却没有跟上。
赵竑轻轻点了点头。
两河及山东遭受多年战乱,民生凋敝,百姓困苦,只能轻徭薄赋,顾惜民力,徐徐恢复。
蒙古国势力退出中原,但留给他的,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烂摊子。
“从朝中和大宋各路择取干吏,再让这一期金陵大学堂的学子提前毕业,妥善安置于两河和山东、辽东等地。从东南调集粮食,务必安抚百姓,不能饿死一人。”
赵竑斟酌着说道。
两河和山东百姓人数稀少,恐怕明年春,还得从东南移民,以充实北地人口。
“陛下,两河和山东辽东主官人选,陛下可有决断?”
宰相真德秀继续问道。
“调史天泽为河南路安抚使,杜范为山东路安抚使,周平为河北制置使,杜杲为辽东制置使,至于河东路制置使……”
赵竑犹豫了一下,摇头道:
“朕本来打算调史嵩之为河东和河北制置使,这家伙,唉……”
史嵩之可谓干吏,可惜其身不正,胆大包天,枉费了他一片苦心。
“陛下,河东重地,刑部尚书宋慈春秋正盛,可堪重任,可让其出任河东制置使,为朝廷分忧。”
真德秀举贤不避亲,推荐起自己的弟子来。
国舅周平为河北制置使,这已是板上钉钉,河东与蒙古国接壤,需要一个精明强干的循吏。宋慈精明强干,公正廉明,正是不二人选。
“真公,宋慈才德兼备,但刑部离不开他。朕意让高定子去担任河东制置使,董槐接任高定子为两浙路安抚使,你们觉得如何?”
降将降臣里面,史天泽和耶律楚材都是能力突出者,但这二人,一个是著名的左右逢源,一个和蒙古大汗窝阔台交情莫逆,选这二人,无异于自讨苦吃。
史嵩之那样的错误,可是不能再犯了。
众臣都是领旨。这几人都是干吏,个个年富力强,担任一路主官,绰绰有余。
大宋收复两河,山东已为内地,史天泽为山东路安抚使,也没有太大风险。
“陛下,要不要宣耶律楚材史天泽等一众蒙古国降臣进来?”
董宋臣禀报,赵竑轻轻点了点头。
“让他们进来。”
三位降将,是该给几人一个交代。
“罪臣耶律楚材,拜见大宋天子!”
耶律楚材三人进来,耶律楚材首先开口。
“罪臣史天泽(严实)拜见大宋天子!”
史天泽和严实跟着向宋皇赵竑行礼,二人跪下磕头,耶律楚材本来肃拜行礼,不得已也跪下。
“诸位,平身吧!不要动不动就下跪。赐座!”
等三人忐忑不安坐下,赵竑这才继续说道:
“耶律先生,这是咱们第三次见面了。严将军和史将军却是初次。有朋自远方来,朕心里很是欣喜。”
“多谢陛下盛情!”
史天泽和严实受宠若惊,纷纷爬了起来。
大宋礼仪之邦,接待礼仪,果然非同一般。
“大宋天子风采依旧,在下不胜欣慰。”
耶律楚材跟着一句,站起身来,在一旁惴惴不安坐下。
“诸位,我朝恢复两河,朕意与各位共商国事,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赵竑直截了当,阐明了自己的意图。
这个时代,大多数人还没有国家民族的概念,不能苛求。
“臣严实,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臣史天泽,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史天泽和严实一前一后,向赵竑表明志向。
“好!”
赵竑思虑了一下,这才说道:
“严实,你是山东人,自然不能在山东为官,这是本朝规制。朕任命你为淮东安抚使,经营地方,实施王化。你觉得如何?”
两河恢复,淮东成了内地,制置使成了安抚使。杜杲镇守辽东,淮东安抚使,则是由严实替代。
“臣谢陛下天恩!”
严实不由得面红耳赤,下意识跪下,连连磕头。
“平身吧!你的几个儿子,都是年轻才俊,可去金陵大学堂或金陵讲武堂等学堂深造一番,将来都是国家栋梁。到了地方,只要记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八个字就行了。”
“臣必鞠躬尽瘁,不负陛下所托!”
等恍恍惚惚的严实起来,赵竑目光看向忐忑不安的史天泽,继续道:
“史天泽,你和严实一样,都是干吏。朕任命你为河南路安抚使,好好治理地方。中原之地多被鞑靼大军荼毒,百废待兴,满目疮痍,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啊!”
这些人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自身的能力,毋庸置疑。
而且这个史天泽,历史上似乎当过河南的民政长官,历史上的政绩似乎也不错,没有理由不给他一个机会。
“臣必会鞠躬尽瘁,以谢陛下知遇之恩!”
史天泽跪下谢恩,老脸暗暗一红。
河南残破,蒙古大军居首功,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平身吧。你在真定府的府宅和田产都会保留,家人自会有地方官府保护,史家子弟择优录用。回去收拾一下,过几日就上任吧。”
“谢陛下!”
史天泽领旨谢恩,站起身来,面色通红坐下。
河南路安抚使,可比蛰居真定府、随叫随到的汉军万户强多了。
“耶律先生,你何去何从?是愿意入朝,还是去地方上为官?朕都依你,绝不强求!”
赵竑笑容亲切,耶律楚材不再犹豫,肃拜一礼。
“臣谢陛下!但凭陛下驱使,臣万死不辞!”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他再扭扭捏捏,就是不识好歹了。
“既然如此,耶律先生,朕欲让你入朝,拜为参知政事兼礼部尚书,领天下农田,事有利害,其悉条上。你意下如何?”
对于这位拯救了天下数百万汉家百姓的大胡子来说,值得他礼敬有加。
耶律楚材还在恍惚,史天泽和严实一起拱手行礼,笑容满面。
“耶律相公,恭喜了!”
耶律楚材反应过来,赶紧跪下,以头碰地。
“臣耶律楚材,谢陛下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蒙古大汗窝阔台重用他,不过经营两河的课税民政而已。大宋幅员广阔,远达海外,参知政事经营国策。二者相比,天壤之别。
真德秀和魏了翁面面相觑,却没有出言阻止。
朝中四位执政大臣,除了他和魏了翁、邹应龙,始终缺了一位。皇帝任命耶律楚材,似乎无话可说。
“耶律先生,起来吧。”
赵竑下去,亲自把脸飞红霞的大胡子扶了起来。
“两河恢复,河南恢复,本朝接下来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恢复两河和河南民生,其中就包括黄河改道的大事。耶律先生领衔,河南和山东河北三地官员同心协力,让河南和两淮山东,不再遭受黄河泛滥之苦。”
众人都是震撼,纷纷领旨。想不到还没有赴任,已经是重任在肩。
恢复地方,黄河改道,宋皇所图乃大,件件都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功业,的确是令人叹服。
“诸位,你们都是大才,知道民生惟艰的道理。咱们君臣一起用心做事,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盛世吧。”
赵竑耳提面命。郑重交待。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耶律楚材三人一起肃拜行礼,人人都是敬服。
大宋有如此爱民的天子,这才是英明神武的天朝人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文学城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