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人在大唐,开局一把金锄头
第187章 187:长安雪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驿站地处朱雀街,靠近鸿胪寺,门前大道通达,并排几十匹马无甚压力。时下是年节,驿站里人不多。礼部官员给采小兰订的是临街的屋子,窗户外空无一人,偶见行伍巡夜与打更人路过。

    寒风呼啸,洋洋洒洒铺下雪花。

    “竟然下雪了!”采小兰直呼侥幸。

    若是再早下个一两天,他们一行怕是要在路上多耽搁四五天了。

    窗外没多远,有一板车拉的流动小摊,正“突”“突”冒着热气,板车斜角挂着一盏灯,左右摇曳,却昏黄如旧。采小兰本想去小车里拿些干冷的硬物垫垫肚子,现在看到它,口水瞬时溢满。

    “小兰嫂嫂,我饿了!”徐小琴同样趴在窗户边,口水直流。

    “走,我们去试试长安的夜宵。”

    ……

    “老丈,有什么吃的?”采小兰问道。

    坐在板车后取暖的老头抬头打量了来人,虽不如贵妇人般朱翠蝶绕,但朴实的装扮下,有几分不平凡的味道,旁边的小丫头眼神灵动,衣着一样不凡,心里道:“是个大生意!”

    “客人,咱们家有馄饨、豆腐脑、稠米粥三样。”

    听到豆腐脑,采小兰眼睛一亮,没想到长安也有豆腐脑了。

    “一碗豆腐脑!小琴,你要什么?”

    “我要一碗馄饨!”徐小琴喜欢吃肉。

    “客人有口福,这豆腐脑可是从扬州府传过来的。全天下就俩地方能吃到。”老头狠狠把豆腐脑夸了一通,同时心里闪过一丝窃喜。

    流动的小铺虽小,但也有取暖的地方,老头用一大块葛布做了遮挡,人只要坐下来,外面的风雪都刮不到人。

    没一会儿,一碗豆腐脑,一碗馄饨,一碟小咸菜,端上了桌。

    采小兰望了一眼,不由为古代南北流通性感到焦虑,这哪是豆腐脑,分别就是刚出锅的豆腐花——没压实的豆腐。

    “客人,咸菜是送的。我这边还有几样小菜,你要吗?”老头脸泛红,被炉子“旺”到了。

    老头的面色太奇怪了,让采小兰想起了一些不好的回忆:旅游景点外,憨厚朴实的大爷大妈,小车里放着自家的农产品或者工艺品,脸上笑得越淳朴,要价就越高,坑越大。

    “小菜要钱吗?”采小兰习惯性地问了一句,完全忘了自己亦非吴下阿蒙,收入颇高。

    老头顿了一下,“小本生意,挣些辛苦费。”

    “一样上一点吧!”采小兰决定踩坑,毕竟是年夜饭,旁边还坐着一个因饿肚子而嗷嗷叫的徐小琴。

    远在扬州府的天福聚财居这一会儿大厅仍是亮堂堂的,他们三个把家里就一个的伙计、女工全喊了来,十来个人,正在屋子里打火锅,边吃边唱边跳,一派热闹。

    <div  class="contentadv">        闹中思静,头一次没陪着采小兰和徐小琴一起过年节的徐银莲突然生出念想,“也不知道小兰与小琴两个人在长安有没有一口吃的?”

    话被一旁的江梨花听到了,惹得她一阵嗤笑,“徐大姐,那是皇帝老子请她去的,还能亏待了她?现在她们肯定吃着山珍海味呢!”

    若是采小兰能听到她说的话,非得鸡头白脸把她骂一顿不可,“哪里来的山珍海味?”

    ……

    凌晨,太阳刚从最东边的天际线探出头,早起的一家老小就点燃了整齐堆着的竹子。掐头去尾的黄竹杆,在火焰中变红、变烫,“嘭”地一声,其内的空气冲破竹皮的束缚,融入集体。一竹多节,一节一响,火堆中一齐燃放了几十根竹子,街头巷尾便噼里啪啦炸作一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被爆竹声惊醒的采小兰顿生感慨,念出一首家喻户晓的诗。

    俗话说:一个中医,半个文人。徐小琴学医三年,文化水平不低了。听到采小兰念的诗句,琢磨一阵,只觉其中既有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息,又有洋洋洒洒的新意,不禁夸到:“小兰嫂嫂还说不擅长诗,刚才的诗,连我一个小孩子都能理解,有道是‘深入浅出,言简意丰’!”

    “你呀——耳朵尖呢!”采小兰没再解释,自己这一首是抄自未来,“起来收拾一下,待会儿跟我一块去吃饭。”

    驿站客人不多,一天两顿饭却也照常供应。两人吃完,一同外出,赏寻长安雪景。坊间大多闭门阖户,门板取下来放在一边的,没几家。这个天气,穷人们都藏在家里取暖,富人们不惧寒冷,在暖阁里办了一场场赏雪诗宴,街道上没多少人。

    “小兰嫂嫂,长安都没有扬州热闹,街道上都没人。”徐小琴玩了一会儿雪,小脸冻得红扑扑的,没一阵就厌了。

    这天地皆白的时刻,反倒让人无趣。

    采小兰想看看长安的风景,现在见到了,又觉得过于冷寂,也想找一个热闹的地方,她知道有一个地方,古往今来,一到年节,里里外外,挤不动的人。

    “想要去热闹的地方,跟我走!”驿站墙上挂了一幅长安的地图,她知道附近就有一个大寺——华严寺。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年节的第一炷香,讲究太多了。采小兰与徐小琴才看见一段红色的庙墙,就听到了鼎沸的人声。

    “哈哈,我听到了,好多人在讲话。”徐小琴耳朵灵敏。

    “快走,里面肯定有人卖胡饼!咱们去买两个带肉的。”

    徐小琴脚下的力气大了不少,快步往前,原地留下一个个深深的脚印。

    又趟雪走了半刻,转过一个街角,一个硕大的空旷平地出现,马车、平车、人流,挤挤攘攘,刚才的人声显然来自此处了。

    “小兰嫂嫂,胡饼!”徐小琴冲了过去。

    从扬州往长安的一路,急行军,没时间吃好喝好;到了驿站,蒸菜、煮菜油水也不多。这会儿看见了油汪汪的胡饼,采小兰的脚步轻盈了不少,“老板,要四个胡饼!”

    “好嘞。今日佛门大开,每个胡饼少三个钱,承惠八十有八个钱!”老板当即下锅四个羊肉饼,油一下滋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