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高武:从领悟拔刀术开始
第217章 别时易,再聚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后的则是七邪,七邪是魔道众邪修推举出的七名修为精深,特立独行的魔道散修。

    鬼王正是属于七邪之列,虽然七邪的人选经常变换,但是有几个要特别注意。

    鬼王、幻神、妖道、花贼,这四人被推为七邪之列,近二十年未曾变动。

    他们实力强横,与四妖一样,全是在宗师之境盘桓多年,未来可能破入天人的强者。

    一般的宗师境,对于他们来说,亦是弹指可灭。”

    李谨言看到唐郁目光怔怔,呆立在原地,只当他是心中担忧,便继续补充道:

    “其实你也不必太过担心,阴后和四魔虽然是踏入天人境界,但是早已失踪,久未露面。

    你最有可能遇到的,其实就是四妖及其支脉宗门的魔修,或者是七邪里的一些人。

    所以遇上的话,不要犹豫,直接跑。”

    说到最后一句。

    李谨言的态度变得郑重其事,语气都不由地严肃了几分。

    唐郁望向李谨言,眼中闪过一丝豪光,语气隐隐带着兴奋之意:

    “那正道大宗呢?还有当今与魔尊齐名的剑圣,又是何等境界?”

    李谨言听着唐郁那兴奋的语气,才发现自己对于他的精神状态,实在是多虑了。

    “正道宗门繁多,我便只说一说当年与魔尊抗衡的七位天人大宗师吧。

    上京有两位,一儒一法,法家苏荀,儒家徐子穆,都是当世大家。

    道家有两位,纯阳宫的梅正一,龙虎山的张宁安。

    佛家有两位,佛心禅院的觉明禅师,灵隐寺的道隐和尚。

    还有一位则是出自剑宗,江湖称作剑皇,李景心。

    除此之外,应当还有一些隐世不出的天人高手当时并未参与围剿魔尊。

    据我所知,唐门有一位老太太主持大局,近三十年未出手,很可能就是天人之境。”

    唐郁眉头一挑,这些人他都曾在镇抚司的卷宗上翻到过,都是正道大宗的掌门或是魁首。

    如今听李谨言徐徐道来,更有一种真切的实感,忽然他又听李谨言补充道。

    “剑圣,不在上述之列,事实上他是在魔尊消失数年之后,才陡然崛起的天才。

    他的师承不详,据说只是偶然得到一部剑宗的入门剑谱,靠着自学自悟,短短十年间如彗星般崛起。

    辗转九州天下,荡涤群魔,无一败绩,即便当时如日中天的血妖都被剑圣重创。

    为求剑道之极致,剑圣曾前往剑宗,向剑皇李景心问剑,当时问剑结果不甚了解。

    只是自那之后,剑皇宣布闭关不出,参悟剑道,世人自然觉得剑圣已然后来居上,更胜一筹。

    他的境界,必然是已经踏入天人之境,但有没有达到魔尊当年的境界,则是不得而知。”

    唐郁心头一突,不由暗呼:“好家伙。”

    剑圣的经历,妥妥的是位面之子。

    李谨言淡然一笑:

    “确实惊人,在剑圣林庄面前,天下谁又敢称自己是天才,九华山剑评林庄乃是,皓月当空,群星黯淡。

    抛开魔尊失踪不谈,近百年来,确实无人能及得上他的风采。

    魔尊是战力强悍,剑圣则是天资卓绝,是以世人皆称魔尊、剑圣并列当世绝顶。”

    唐郁轻呼一声,九州天下的精彩,更在他的想象之上。

    他恭敬向李谨言行礼致谢:

    “多谢李院长指点,近一年来承蒙您的照拂,我在书院之中学到了许多。”

    一股无形的真气将唐郁托起,李谨言的声音温和而带着惋惜:

    “不必客气,若非你血脉在唐门,身上已有传承,我是真的想收你为弟子。”

    “未来天大地大,自是任你遨游,但我最后还有一句话…”

    李谨言拍了拍唐郁的肩膀:

    “四十年来,多少天骄如流星般崛起,又匆匆陨落,记住,只有活下来的,才叫做天骄。”

    唐郁微笑颔首。

    李谨言摆摆手道别,一步踏出,人已经消失远去,神仙手段,不可揣度。

    李谨言走后,王守一和陆离向唐郁、苏北道了一声珍重也走了。

    唐郁打开圆宁留给他的信笺:

    “唐郁施主,见字如晤……”

    唐郁一字一句读着,圆将他们从第一次见面,一直写到了点苍派劫狱。

    更将追捕归案,随军剿匪,还有镇抚司日常都事无巨细的写下来。

    很多生活的细节,连唐郁都忘了,但是圆宁都记得,他不光记得,而且还写日记。

    是个情绪敏锐,多愁善感的人。

    若非这样,也不能为了报仇,在金刚宗坚持苦修那么多年。

    信的最后,圆宁叮嘱:

    “…杀戮是罪,因果缠身,望唐施主勿忘本心,回头是岸,早日脱离苦海。

    后附在下抄录的心经一篇,若是闲来无事,可以多多诵读,有助于消弭杀念。”

    信封里确实还有一叠纸,唐郁打开一看,密密麻麻,一笔一划,均是齐整的小楷。

    唐郁试着念了一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般若波罗蜜,多时…”

    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却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关键是圆宁这家伙抄录的时候,又不加标点符号,故而唐郁念得磕磕巴巴。

    念了两三行,唐郁当即选择放弃。

    将信和心经叠放好,收回信封里,然后放在衣襟之内,当做纪念品好了。

    皓月当空。

    明亮的月光映衬得漫天星辉都显得黯淡。

    唐郁从破旧的马车旁拎出来一个昏迷不醒的人,正是卢羡鱼,他差点忘了这个罪魁祸首。

    魔门走时,没有搭理他,

    镇抚司走时,也将他忽视。

    卢羡鱼,已经成为一个弃子,他的春秋大梦,也在此时轰然破碎。

    唐郁一股真气输入其体内。

    卢羡鱼受到内力刺激,幽幽转醒,寂静的环境里,只有唐郁笑眯眯地看着他。

    卢羡鱼大惊失色:“唐…”

    噗!

    一抹刀光划过,鲜血如飞雪飘零。

    “我要上路了,你也上路吧…

    别让卢星天久等了。”

    山林之间,一阵马蹄渐渐远去,只剩下一地血腥残尸诉说着曾经的惨烈。

    卢羡鱼眼睛圆睁,望着远方消失的两个身影,终是难以瞑目。

    …

    “苏北姐,我们去哪儿?”

    唐郁心情舒畅,笑眯眯。

    “你说。”

    唐郁抬眼望着星空,伸了个懒腰。

    “去唐门!”

    苏北眼眸微微一颤,不再多说,一骑当先,在前方带路。

    星辉照耀的平野下,两人两马绝尘而去。

    只留下隐隐传来的歌声:

    少年游,少年游,

    纵马平野阔,锋刃映江流。

    一舒平生志,豪情冲玉楼。

    血海不足惧,仗剑扫清秋。

    千里唯一诺,侠义心中留。

    也曾多情买醉入青楼,

    也曾鱼龙歌舞夜不休。

    也曾簪花画眉佳人首,

    也曾望月一叹异乡愁。

    别时只道寻常事,天涯望尽人难回。

    曾经沧海转桑田,千山暮雪无觅处。

    折不完,灞桥长亭三春柳,

    道不尽,西出阳关故人一杯酒。

    红颜易逝花渐落,时人已是青丝变白首。

    罢!罢!罢!

    江湖风云几时休,槛外长江空自流。

    谈不完江湖事,道不完仁者愁。

    纵使重来簪花画眉头,却也不是,

    少年游。

    (此歌并非原创,参考化用远古时期的一本小说《网游之名动江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