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我的团长我的团之借刀杀人
第153章 三国演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田俊走了。

    带着一丝庆幸、迷茫和窃喜。

    窃喜的是不但活了下来,一直以来当副手的他还第一次感受到了说一不二的威风。

    让他迷茫的是昔日的死敌,不但真的放了他们,还答应在他们弹药见底的时候可以用粮食来换取弹药。

    他始终没想出来那个老对手的用意。

    只是看着身上只够食用两天的粮食,似乎有些明白了黄天的用意。

    他们可能很缺粮食,让自己帮忙去搞粮食才是真正的目的。

    庆幸的是两天的粮食省着点他们可以远离华夏境内,到了缅国便可以找些偏僻远离公路的小村落抢到粮食。

    黄天看着离开的中田俊心里松了口气。

    刀放出去了,他很期待效果。

    中田此时就如一个只能游离于缅国乡镇的恶霸,而且一个只能依靠川军团的恶霸。

    为了寻求心里那种无依无靠的空虚,为了寻求极度缺乏的安全感。

    他们会激发骨子里的嗜杀来排除一切可能威胁到他们的土著。

    他们会拼命的抢夺土著们的粮食换取弹药来增加异国他乡毫无根基的安全感。

    就如几十年后的华夏普通百姓,虽然收入比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却有着全世界最高的储蓄率。

    这也是缺乏安全,缺乏保障的一种体现。

    处理完了中田,山口佳美却是个让他头疼的事。

    在中田俊还有利用价值的时候,这个女人一样不能死。

    只有把他绑严实了交给胜男来看管,以胜男对日本人的恨意,丝毫不担心如电视剧里那样,突发圣母心偷偷把人放了这种狗血剧情。

    城镇巷战之后清理战场是一件很麻烦的事,特别是在全是华夏人的镇子里。

    打仗时躲在屋里不敢出来的,还有机灵点的逃出镇的,见枪声停歇,纷纷冒了出来。

    黄天也无暇做所谓的安抚工作,只是让阿译把这些人聚集起来,宣布征兵待遇。

    现在的他急需扩充部队,不管有枣没枣,先捅上一竿子再说。

    而且眼看要进入缅国境内,他也急需会缅语的翻译。

    和顺地理位置比禅达更靠近缅国,两国通商往来已久,会缅语的自是不少。

    阿译饱含激情的演讲还真让他捅着十几颗歪枣。

    都是一些苦大仇深的单身汉,家人被小鬼子给杀害了,心里只想着报仇。

    其中还有两个熟人,莲花镇那个不到四十岁的老头,带着他的侄子。

    这小老头名叫张大强,侄子张锐。

    张大强本想加入世航大师的队伍,只是侄子无人照看。

    偏偏他对打鬼子报仇有执念,在附近找野菜时听见和顺的枪声便赶了过来。

    听到黄天的队伍无论老幼全都收,便毫不犹豫的报了名。

    能遇到熟人,还是一个懂缅语的熟人,黄天也有些高兴。

    当即把他交给了孟烦了,至于张锐回到营地交给唐老头让他去头疼。

    这些个穷人家的孩子都好养活,有口饭吃,有安全感,比成年人还听话。

    黄天他们再回到营地时已是第二天下午。

    把竹内的武器,储存的粮食统统打包带了回来。

    往后的日子开销会越来越大,不得不精打细算,有一块自己的根据地是刻不容缓的事。

    而且现在川军团的已经不适合沿用团级编制,再次改编和明确的分工也是很有必要的事。

    黄天正在考虑改编的具体事宜,唐基和龙文章找上了门,神情严肃的递给他一份电报。

    却正是远征军发的电文:禅达的远征军五日后过江,准备往到达缅国境后直取密支那,与滞留在印的第一批远征军夹击竹内宽。

    黄天眉头一皱,这来自华夏远征军的第一份电报包含了重大信息。

    看似是卫司令为避免误会的友好通知,其实是代表重庆那位光头的态度。

    自己所提的条件即不承认,也不否认,跟自己玩这是拖延战术。

    龙文章看着电报嘿嘿一笑道:“这是缓兵之计,等禅达与印度的远征军合兵一处,若我们还是没有发展起来,说不好他们便会找借口动手了”。

    黄天没有出声,他知道龙文章说的很对,国内抗战形势那么严峻,光头依然能毫不手软的制造了皖南事变,更何况这是在国外。

    “老夫按两位长官的吩咐,把后勤人员挑选出来的青壮共计500余人,每人发了一套黑色警察服,组成了一个联防营,负责营地保卫”。

    军事上唐基很自觉的不插言,而是汇报起了自己负责的内务。

    黄天意外的看了唐基一眼,这老家伙果然有一手,不到千人的后勤人员,竟然忽悠了这么多人出来。

    虽然现在名义上只是负责营地安全的联防营,等深入缅国腹地,没了回国的退路,自然会慢慢变成了正规军。

    正如几十年后的农民医保一样,刚开始皆大欢喜,到后来苦不堪言。

    黄天也只是点了点头,依然没有说话,而是起身走到墙上挂着的缅国地图。

    指向缅国中部掸邦高原边上的一座小城市道:

    “这里叫东枝,背有掸邦高原的大山,前有温江急流,距离仰光不过一百多公里,进可随时夺取仰光,退依托地形以高打低,不用腹背受敌,我们就以此地为根据地”。

    黄天说完一巴掌拍在地图上,临时帐篷搭建的墙壁被一巴掌拍的一阵晃荡。

    那张地图在黄天手掌下更是波澜起伏,动荡不安。

    龙文章和唐基被这如此跳跃式的战术惊住了,细想之下却是又非常的合适川军团的一步妙棋。

    整个缅国目前就如三国演义。

    最弱小的川军团如果按常规推进,不管去哪里都只会腹背受敌,除非去救援密支那的竹内宽,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唯有背靠莽莽大山贴近仰光的秋田师团,让远征军与秋田相互顾忌。

    而秋田师团肩负着驻守仰光港口的重任,绝不敢把主力派出来清剿川军团。

    三方形成完美平衡,给了川军团二次发育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距离6月份中途岛战役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

    黄天答应了克虏伯去仰光救出他父亲,东枝城的位置可以一夜之间突袭仰光完成救人。

    (注:缅甸地形如一只垃圾铲,整个国家三面高山,中间平缓地区一直延伸至出海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