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妻美绝伦,我为护妻成为大佬
第一百八十七章 倒腾开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的记忆中这个事情很清晰,那就是1987年的那一次股灾。

    华尔街股市爆发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崩盘事件,跌幅打到22.6%,创下自1941年以来最大的跌幅记录,6个小时纽约股市损失五千亿,价值相当于当时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道琼斯指数跌到了冰点,很多人在这一次的股灾过程中破产。

    相对来说华夏的情况会好一些,因为华夏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九月才开起来的,接触股市的人并不多。

    而那一次的股灾爆发在10月19日星期一,后世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黑色星期一。

    所以他要赶去深市,这一次的钱不捡,怎么对得起他这个穿越者?

    而且深市马上就要大搞开发,自己这边的公司到那边去正好可以大展拳脚。

    不过在此之前,他必须要把国债这笔钱先赚到手,这样才有更足的资金去倒腾大漂亮国的股市。

    国债那个时候叫做国库券。

    在1980年和1981年的时候,国家财政连续赤字,一同研究后就发起了国债。

    本以为老百姓不容易买,所以定成单位买。可是没想到,计划发行40亿,实际完成48亿元,其中一千多万元是老百姓买的。

    发行的时候地方就反映:哎,有的老百姓也要买,怎么办?开始只打算对单位,国库券券面都是大额的,没有小额的。老百姓一共买一千万元一个人才多少?所以赶紧让人民银行设计,加印小面额的。

    不过后来国库券发着发着,就发不下去了。

    因为有的地方上反映,偿还时间太长。

    时间一长人民群众的抱怨声越来越大。

    “这国债不知道在我死之前能不能拿到本息。”

    “老这么发,没完没了了,头一两年,我可以说是爱国,我拿我的积蓄给你们,可现在地主家也没余粮了啊。”

    国库券的大头都在企业这边,上面发下来的红头文件,他们能不照做么?

    红头文件上清晰的写着“自愿购买,不可强行摊派。”

    可实际情况呢?他们确实没有强行摊派,只是将工人的工资抵扣了。

    根本不告诉本人,愣扣。

    上面有人来查,他们就两手一摊,我们没钱啊,不抵扣他们的工资,我就完不成任务啊。

    一时间怨声载道。

    “你这个月工资拿了多少?”

    “我拿了张条儿。”

    “啥玩意?”

    “国库券,强行买的。”

    上面发现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在1986年开始兑付,不过这兑付也是有要求的:

    抽签还本付息,由中国人民银行办理。

    那时候专业银行少,银行一般都设在县城。

    既然涉及到运气这一块的,总是有人可以发动自己的能量让自己顺利的中签。

    农民好不容易抽到兑付的机会,于是坐车从山沟沟里跑到县城,有得为了节省点开支愣是步行到县里,结果银行门口贴了张条:

    周一三五办理。

    好嘛!大老远跑来,你说不给办就不给办,有的人气的不行,当场把券给撕了。

    这样的事情全国屡见不鲜。

    从第一次发国库券开始,上面就有规定:“国库券不得当作货币流通,不得自由买卖。”

    不许转让,就是怕有人去收购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为了防那些倒爷的,结果把老百姓给坑了。

    国库券买来不能当做货币交易,又不能出让,这让他们本来的活钱一下子变成了死钱了。

    万一家里有个什么急事要用钱,那就完蛋了,钱都变成了券,还没办法用。

    有的地方老人死了,干脆就把国库券放在棺材里陪葬去了,这是真事,亲身经历的。

    后来一些有门路可以兑付的人就开始倒腾起这个东西来。

    那一段时间票贩子活跃在全国的大小城市及农村,每个地方都有。

    他们哪怕是杀一半的价格收购,老百姓都愿意。

    毕竟,你要不卖那你这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呢,卖了最起码还可以收回一般的本钱。

    就这样国库券印出来,根本就没人买。

    无奈,上面又是一通研究,决定放开买卖,为了能够把稳一点,只开通了几个市的交易。

    于是就出现了专门倒腾这些国债的贩子,也是这一次一度将国库券的价格炒到了1:1.2,比原来券价还高。

    有不少人在这次的时间中赚了不少钱,最为出名的就是被称为华夏国第一股民的杨百万。

    他疯狂的买和抛,空手套了一百多万。

    有这样的好机会,给别人也是给,自己不拿白不拿。

    而且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该收手,前一世的经历可以让他及时避险。

    这一天,方正将庞育和二楞他们召集,十几个信得过的兄弟,聚在了划柴坡。

    方正每个人手上分了十万,安排每个人负责周边的一个县城,去信用社和国有单位购买国库券。

    现在的市场价格是五成,而且还没人买,或者说没有人敢明面上的买卖,如果他们去收他们会开心的把他们当做老佛爷一样供着。

    国有单位囤积了大量的国库券,这是上面的硬性指标,他们没办法。

    可笑的是,每个单位都一样,国库券存了几十万,可职工的工资却发不下来。

    可没有多少单位可以做到像方正的超市和工厂那样,不光按时发工资,还涨工资的。

    方正第一步将自己职工的券全部收了,两个超市,八个服装厂里的存货全部都被他拿来了。

    不光是拿来了,而且是打欠条拿来的。

    做完这些他还不满足,将主意打到了其他单位。

    利用自己的身份将整个清河县所有单位的券,全部都受到了自己的手里。

    当然同样用的是空手套白狼,打欠条,承诺一个月内兑现,而且还是四点五折。

    没办法这玩意放在自己手里就是废纸,谁知道什么时候能兑现。

    卖给方正最起码他们还能有点希望,如果方正的真的无力偿还了,他们充其量就是把券要回来。

    自己的身份摆在那,你总不至于不信吧?

    人家家里好几台车,八家服装厂,连县里的百货商店都是他家的。

    会缺你那三瓜俩枣的?

    短短的一天时间内,清河县大大小小单位,大到县政府,小到村委,几乎全部给掏空了。

    方正的一百多万,换回了几麻袋的纸。

    手上又空了,于是方正又将主意打到了厂里的那些库存衣服上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