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穿越古代后的妖孽人生
第226章 独当一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攸宁回答道:“这个本官也不是很清楚,但想必应该很多吧!”

    “不若如此,朱记粮铺怎会每日都运来这么多粮食?”

    林植诚这才知道,原来朱记粮铺粮食的来源全在于此。

    但即便是知道了,却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因为此刻林植诚若是再派人去乡下收粮,估计什么也收不到了。

    林植诚气急败坏的道:“宋大人,如此重要的消息,你怎么没有告诉老夫?”

    宋攸宁愣了愣,赶忙解释道:“朱记粮铺去乡下收粮的事,我也只是听朱大长提了一嘴。”

    “当时也并没有放到心上。”

    “林公,难道此事很重要?”

    林植诚叹息道:“当然重要了。”

    “老夫唯一的疑惑,就是朱记粮铺的粮食来源。”

    “如今看来,这朱记粮铺的粮食,一时半会是卖不完了。”

    正在此刻。

    一个衙役在门口禀报道:“府尊大人,朱长史奉巡抚大人之命,前来求见大人,说是有事相告。”

    宋攸宁笑道:“林公,真是巧了。”

    “这位朱长史,就是朱大长的儿子朱允文。”

    “若是您还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问他。”

    宋攸宁言毕,向门口的衙役吩咐道:“让他进来。”

    不一会,朱允文便从门外走了进来。

    朱允文对宋攸宁拱了拱手,不亢不卑的道:“下官见过府尊大人。”

    经过这段时间锻炼,朱允文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

    若是原来的朱允文,恐怕见到知府这样的大官,早就跪下去了。

    宋攸宁坐着没动,笑道:“说吧!”

    “巡抚大人让你前来找本官,所为何事?”

    朱允文回答道:“巡抚大人吩咐下官告知宋大人。”

    “朝廷运来的救灾粮,不日便到。”

    “请宋大人统计好广陵府各县城缺粮的状况,并安派好车马民夫。”

    “等粮食一到,尽快把救济粮发放下去。”

    林植诚闻言,顿时大惊。

    不等宋攸宁说话,林植诚着急的问道:“此次朝廷运来了多少救济粮?”

    朱允文用询问的眼神,望了一眼宋攸宁。

    宋攸宁摆手道:“林公不是外人,但说无妨。”

    朱允文回答道:“由于广陵府的受灾面积不大,运来的粮食倒不是不多。”

    “大概也就一万石左右吧!”

    林植诚闻言,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闹呢?

    一万石粮食还不多。

    多少粮食是多?

    等这一万石粮食进入广陵府。

    广陵府的粮价必定会产生雪崩……

    但林植诚略一思索,又觉得此事恐怕不可能。

    今年全国的收成都不好。

    导致朝廷缺粮。

    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情。

    至于于让灾情泛滥了好几个月了,朝廷也没能运来多少救济粮。

    又怎会突然之间,就有了粮食?

    林植诚越琢磨,越觉得这好像是个假消息。

    “朱长史,这一万石粮食,数量可是不少啊!”

    “老夫在京城也算是有些关系。”

    “据闻户部的粮仓,已经可以跑老鼠了。”

    “朝廷的这一万石粮食,又是从何而来?”

    “是不是前来送消息的人,把粮食的数目给搞错了?”

    朱允文摇头道:“数目没错。”

    “虽然今年粮食歉收,但各地的常平仓里还是有一些存粮的。”

    “陛下不忍灾民受饿,便让各府把常平仓的粮食都拿出一部分来,以供灾民之需。”

    “这些还是第一批。”

    “想必此后还会有救济粮运送过来。”

    为了避免谷贱伤农,也为了在大灾之时赈济灾民,朝廷在各府都设立了常平仓。

    信阳府与广陵府的常平仓里,自然是已经没有一粒粮食了。

    但在其他府县的常平仓里面,还算是仓廪充盈。

    按理说,这些粮食是不能随便挪用的。

    特别是边塞地区的常平仓,更是一动也不能动。

    但灾区如此缺粮,灾民们也是嗷嗷待哺,兴帝也不能坐视不理、

    在无奈之下,兴帝也只能打常平仓的主意。

    兴帝只能下令各府县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常平仓的粮食拿出来一部分,先运到灾区来。

    至于数量。

    正如朱允文所说那样,确实是有一万石。

    但其中八千多石,是运往信阳府的。

    毕竟信阳府才算是真正的灾区。

    所以运到广陵府来的救济粮,连两千石都不到。

    如今朱允文这老实孩子,也学会面不改色的撒谎了……

    林植诚听闻这一万石粮食,是从各地常平仓里运过来的,立刻就信了。

    他赶忙问道:“这些粮食还有多少天能运进来?”

    朱允文回答道:“由于常平仓的地域不同,这些粮食也不是一起来的。”

    “但最早的一批,在月余之内,必定能运到广陵城来。”

    林植诚闻言,立刻站起身来道:“宋大人,老夫突然想起来有些事情要做。”

    “告辞了。”

    林植诚急匆匆的走出了府衙。

    当日,林家粮铺的粮食价格,已经和朱记粮铺的粮食价格相当。

    其他粮商一看,那还等什么?

    既然林家已经降价了,那也跟着往下降吧。

    仿佛在一夜之间。

    广陵城的粮价便下降了六七成。

    此时的粮价和正常的平价粮,已经高不出去多少了。

    结果让粮商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朱记粮铺关门了。

    粮商们前去打听了一下,才知道朱记粮铺关门的原因,是因为感觉在广陵府卖粮赚不到钱。

    朱记粮铺准备要把粮食运到信阳府去卖。

    广陵城内有些精明的粮商,很快便想到了朱允文。

    当日朱允文可是找了他们许多次,让他们前去信阳府卖粮。

    但当时因为利润太薄,便没有一人愿意去。

    此刻他们特别想知道。

    若是现在向信阳府运粮,还能不能有原来这么大的利润。

    在广陵府内,粮商们可是囤积了大量的粮食。

    本来还想着大赚一笔的。

    但却没想到在几天之内,粮价便一落千丈。

    若是按照目前这个价格卖出去,虽然不至于赔本,但也已经没有太多利润了。

    粮商们已经不在指望林植诚了。

    林家算是第一个投降的.

    找他还有何用?

    粮商们直接派张帆为代表,拎着礼物找到了朱允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