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开局给秦始皇直播兵马俑
第342章 复辟帝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国三年的时候,袁大总统算是把权力都抓在自己手里,他很幸福,百姓其实过得也挺平稳。

    但接下来便是世界大战,本来袁大总统想要混个战胜国,把之前“赔”出去的地盘收回来点,但没达成心愿,被倭国截胡,还有了后来袁小四被骂成狗的二十一条。

    一句话,中国降格成为倭国的附属国。】

    这一下子直接把所有人的愤怒引爆了。

    始皇帝决定先把徐福给剐了,然后再把扶桑小岛灭族计划列为大秦每代君王的目标。

    李世民冷哼:“好大的口气,朕倒是要看看,它有什么底气口出狂言?”

    朱棣这边更是愤怒的提刀了,郑和呢?郑和呢?他要带人把那群倭寇砍了。

    【更加叫人生气的是,现在两国之间实力的差距确实存在,合格的政治家不会意气用事,然后就是开会嘛。

    第一步肯定是否定了武力解决,第二步就是谈判,贯彻一个字——拖。

    袁小四采取的方法就是以夷制夷,联西方抗倭国,把这件事捅了出去,但删删改改,最后他还是签了字。

    比起一开始的内容肯定有进步,但有进步并不代表这不屈辱了啊,全国各地直接把全国都惹毛了,反对批判的声音高居不下。

    这里面有我们三个很熟悉的人,更有两位属于未来中国的希望,正在慢慢升起。】

    其它朝代看到学生的抗议,全都是年轻的面孔,然后又听到天幕的话,心里愤怒的同时又不免被天幕勾得心烦,一个个瞪大眼睛想要看到所谓的希望。

    但很可惜,林书没给人加特效和标注,全都是朝气蓬勃的学生,都怀着一腔救国的心,实在分辨不出来。

    【签订这个条约是袁小四两大罪状之一,他虽然喊出十年之约的口号,也在东北扶植起来一颗对抗倭国的棋子,但终究挡不住谩骂。

    当然,被骂得不冤。

    接下来就是当皇帝这件事,本来民国都是共和了,但后来君主立宪和共和又吵了起来。

    费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和鲜血迎来得共和,袁世凯却是想要当皇帝,他终于昏了头。】

    什么?

    他们想过他会继续“忍辱负重”,但万万没想到他要走的是这么一条路。

    明明已经把一座大山搬走,难道还要自己给自己背上加回来吗?

    【他在那拙劣的表演,但别人又不是瞎子,有人畏惧不敢反抗,但总有人会一直不顾小我拯救大我,蔡锷就是这种人,好在他并不孤单。

    蔡锷反正是极尽所能,一方面自污,另一方面还在称帝的请愿书上写了自己的大名献媚。

    他需要的也不是完全的不防备,只要找到一个机会,一个松懈的时间,都会努力抓住挣破这个囚笼,他也确实找到了,成功回到云南,因为这里有兵可用。

    1915年12月12日,袁大总统宣布不好意思,盛情难却,他要当皇帝了。

    咱们好久没露面的孙中山先生还在流亡呢,就开始发电报号召国民进行三次革命,开启护国战争。

    蔡锷也没说空话,他回到云南,可以说把全部家底都拿出来出兵四川,就四千的精锐,护国战争就此开启。】

    气死了,气死了,气死了。

    打打打,前面他们都能容忍袁世凯,但后面当皇帝是真的脑子不清醒了吗?

    真的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会被讨伐吗?

    这下子好啦,别说是收拾别人,自己内部又要乱起来,打仗你还要求什么发展啊?

    【一开始云南军确实不顺,到处求援也不顺利,好在还有人伸出援手,最后打败了北洋军,给天下传递了一个信号——北洋军并非不可战胜。

    云南、贵州、广西连成一片,北洋内部也公开分裂,独霸天下的北洋军正式分裂,率先背叛的还是袁世凯手下的两名老将。

    失去了最大的底牌,袁世凯他的脑子又回来了,没有孤注一掷的和皇帝死磕,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三个月时间不到,昙花一现。】

    不是,你图什么啊?

    现在倒好了,北洋军也散了,各自军阀为战。

    【袁世凯是真的老了啊,还觉得不当皇帝继续当总统总可以吧。

    见鬼,孙中山第一个不答应,背叛他的那些北洋军队难道就能答应?

    孙中山先生还真不是喊口号,他做的事情很多,而袁世凯可以说是众叛亲离。

    终于,1916年6月6日,背负着骂名的袁世凯,也没有打破他们老袁家58岁的魔咒,去世了。

    袁世凯的故事结束了,但接下来的路还是要走,虽然当时的共和还很不成熟,但根据国人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反抗强度来说,民主在当时还是民心所向,还是得继续共和。】

    好唏嘘啊。

    听得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袁世凯本身的经历够波澜壮阔,结束了一个王朝,又创造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说实话,你临到死折腾这么一出干什么?

    不到一年的时间,没有背负这个名头,虽然还是要骂,但也不至于骂成这个样子。

    这都是命啊。

    【国内又回到那种个体会单干的模式,看不过就干,干不过就跑,一盘散沙。

    孙中山和黄兴还在国外开会总结失败,两个人不欢而散,孙中山先生身上的坚韧是真的叫人服气,当时他觉得你国民党不听我的,反正你们也散了,我就另外弄个组织,进来的人都得按指纹听我的。

    是不是觉得很不像是我们以为文质彬彬的国父啊?

    战火纷飞的年代,哪里有什么文质彬彬的人啊?

    咱们评价是:大德无亏、小德出入可也。

    黄兴和孙中山散伙也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不体面,他有自己的主张也只是远走,没有再留下来继续分裂组织,很顾全大局了。】

    这些人啊。

    虽然有时候天真,但一个个心里确实都充满着对这个国家的爱,都在用自己的路来救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