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社畜变厨神,就靠美食闯天下!
第418章 红薯双米粥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以为这次的大雪最多下三日,谁知这一下,竟连着下了五日。

    虽说不是鹅毛大雪,但纷纷扬扬的也恼人的很。

    苏父推开门,抬头望天,紧紧皱着眉头,虽说瑞雪兆丰年,但如果这雪再这么下下去,就不叫瑞雪了,而是叫雪灾。

    他才从村里回来,大棚里的菜不说全军覆没但也差不多了,很多菜直接连根冻死,剩下的苏父拿草席子盖了好几层,还从村里收了几条破棉花被子盖上去,能不能活下来,就全看它们自己了。

    “爹,”苏芋跟出来,见他神色很是不好,便安慰道:“是在担心大棚里的菜吗?冻坏了也没事儿的,咱之前不是做了好多腌菜么,冬日里都能吃的。”

    “嗯,我不光是担心大棚菜,还有地里的粮食,太冷了,五日前下的雪到今日,已经堆积了一尺深有余,脚踩下去,都能到脚踝上面,而看样子,这雪一两日也很难小下来。”苏父深深地叹了口气,骨子里到底还是个庄稼人,对天灾有着恐惧与担忧。

    苏芋对此也是一筹莫展,只能暗自祈祷这场大雪快快过去。

    又过了两日,雪还是没有停,如他们一般忧心忡忡的人越来越多,上到圣上,下到百姓,甚至城中已经出现囤粮食、粮价上涨的事情了。

    不过康元这些年边关虽有不少战事,但整体来说还是赢面居多,国库充足,粮仓亦满,百姓中出现骚动后,各地官员齐动,很快将其按压下去,并且城门口、庙门口等地已经有善人布棚施粥了。

    苏芋跟黄莺莺商量了一下,也在茶饮楼门口布了个粥棚,想给那些饥寒交迫、食不果腹的人送去一碗温暖。

    天气恶劣但不影响家中富足的人来酒楼吃顿火锅,所以酒楼的生意还是可以的,牛厨子他们也就歇了前几日,剩下这些天一直都在忙活着。因此施粥这事儿就由苏芋和黄莺莺两个“闲人”来亲自做了。

    因着现在城中并没有其他地方来的难民,所以来喝粥的多是沂安县本地的人,再加上还有其他人家也在施粥,所以苏芋她们每日熬的粥并不需要很多,上午两锅,下午两锅就足够了。

    天冷的很,黄莺莺指挥着自家小厮把米和水都搬到棚下来,苏芋正蹲一旁给地瓜削皮,虽说地瓜皮也可以吃,但吃多了会对肠胃不适,为保险起见,苏芋都是把皮给削掉了,省得没饿坏再给吃坏就不好了。

    地瓜削好皮后切成片备用,锅中倒水,把淘好的米和小米放进去,米用的不是精米,在苏芋的认知里,白米虽好吃,但是那个不顶饿,而且价格也贵,用便宜点的糙米跟小米一同煮着,同等的价格能多煮两锅粥,这不香嘛。

    糙米是提前用水泡过的,所以煮的时候也很快,等米全部都煮开花后,将切好的地瓜片放进去。

    苏芋和黄莺莺一人拿着一个勺子不停的搅着锅里的粥,见棚外已经有人来排队了。

    这是她们开始施粥的第三天,但苏芋瞧着今日来的人要比前两天还要再多一点呢,有几个生面孔没有见过。

    苏芋纳闷,喊过一个小厮来,同他低声讲了几句,小厮点点头,没入人群中。

    黄莺莺还在那儿兢兢业业的搅着粥,她甚少去厨房,也从未自己熬过粥,眼睁睁的瞧着锅里的米煮开了花,慢慢变得浓稠,她对这件事还是很感兴趣的。

    苏芋垂下眸子,又等了一会儿,很快先前的小厮回来了,忙问道:“怎么样?打听到了吗?”

    小厮恭敬道:“苏小姐,小的刚刚打听了一下,他们是城南燕子坊那边来的,听说东边有施粥的,特意赶过来的。”

    “城南燕子坊...”苏芋想了一下,她听说过这个地方,这里应当是沂安县最穷的一块地儿了,里面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半大的孩子。

    “不应该啊,现在全县各地不是都有人来施粥吗,南边到这儿也不近,他们怎么会到这儿来?而且我记得南边的米铺可比咱们这儿多多了。”黄莺莺凑过来听了一耳朵,问他。

    小厮便继续道:“好像是他们南边那儿的施粥出现了问题,第一日锅里还有米,但昨日上午就几乎都是水了,到了下午好几家粥棚都撤了,所以有些喝不上粥的人今天就来北边了,不止这里,咱们黄家粥棚、官府那儿也多了不少南边来的人。”

    苏芋和黄莺莺面面相觑,看来是南边出现了问题。

    “南边多米铺,小芋,你说会不会与粮价哄抬有关系?”黄莺莺低声道。

    苏芋想了想,道:“不无可能,不过这些与我们无关,这些事情自有陈县令跟官府管,我们就做好自己的就行了。”

    “嗯嗯,我等会儿再找人送两袋米过来,免得不够了。”

    ......

    沂安县县衙。

    陈县令怒容满面,南边粥棚关了的事他也得知了,前两日,城中米铺的价格想上涨,被他给摁下去了,所以涨的并不多,这些米铺老板想来是心中有愤对他不满,便故意用关闭粥棚来向他施压。

    师爷在旁劝慰:“大人莫气,这些米铺老板眼皮子太浅,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会有他们吃亏的一天的。”

    “商人重利啊!”陈县令失望的叹了口气。

    “这种人还是少数的,大人您消消气,城北城东这些就做的很好,我听底下人说除了咱们县的几个大户,就连一些酒楼、客栈都出来施粥了呢。”师爷宽慰道。

    陈县令思忖了一下,很快就有了计较,吩咐道:“师爷,你把这些在施粥的善户都记下来,等雪日过去后,本官要亲自谢谢他们。至于城南那些人,哼!”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