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简体
简体
繁體
消息
对不起,我们检测到您试图屏蔽广告,请移除广告屏蔽后刷新页面或升级到高级会员,谢谢
门阀的自我修养
第六章旧时王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谢家在南阳县算不上大族,但却有个了不得的身份,陈郡谢氏本宗一脉并且还是嫡出的一支,虽然人数少,但地位却不低。
像这般的大家族往往四处开枝散叶,时常会有联系,谢善安金榜题名其背后亦有谢家的出力,便是没有谋划,世家门阀的身份背景也是一个无法估量的加分项。
而柳氏乃后起之秀,因助天家萧氏起兵,有从龙之功,华朝太祖萧翰下旨约定,柳氏为后族所在,天家迎娶皇后当以柳氏为选。
谢灵均将要脑袋中的记忆梳理清楚后才发现,原来他熟悉的唐宋皆不存于世,倒是魏晋风流皆在,甚至连昙花一现的隋朝也曾出现在历史之中。
可历史的发展并不如他记忆中的模样。
隋末之后门阀士族林立,但没有所谓的瓦岗军,也没有陇西李氏,可能就是因为这些璀璨世家的消失才使得之后的历史完全不同。
熟悉的历史消失了,顺带着一个“天下皆服”的盛世王朝消失了,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也跟着消失了,数百年的时光流转却造就了这个时空的南北对立。
哦,对了,还有一个不起眼但却非常顽强的蜀中国……
北华以燕云十六州为基,南至渭水,东至山东,占据了传统意义上的汉家故地。
而江淮至岭南皆为南邺所辖,依托淮水,长江为天险,以建邺为都抗击北华南下,势均力敌。
至于蜀中国则是日渐衰落,这个国家太小,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囊括了整个四川盆地,约在米仓山、大巴山以南,青藏高原以东,长江以北,白帝城以西。
无论是北华还是南邺,蜀中国都得罪不起,所以同时向两边示好,向两边称臣,而北华与南邺都不希望蜀中倒向另一方,所以便都不愿动手。
这天下大势的较量依旧在北华与南邺之间进行,毫无疑问谁获得最终胜利,蜀中也就会成为谁的囊中之物。
关于俩个王朝之间的战争多为门阀士族之间的争斗,中华大地上的财富和权利也在这些门阀世家中来回轮转。
虽谢灵均现在也算是世家大族的一部分,可他依旧感叹记忆中唐末的那场大浩劫。
那场浩劫的最大好处便是清扫了盘踞在汉家土地上千年的世家大族,一支由乱民和强盗组成的起义军能有什么规矩和作战能力?
说是农民起义,可实际上就是一大群底层百姓盲从的劫掠行为,他们心中早已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屠杀世家门阀也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
不过这也恰好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完成了毁灭门阀世家重要历史任务。
但现在的历史完全不同,隋末之时世家门阀林立,唐朝不存在了,之后的宋朝也不存在了,大混乱的时代下世家门阀才是华夏大地上的“主事人”。
也就是因为世家门阀才造就了眼下的北华南邺。
书籍是了解这个世界最好的途径,天气有些热,谢灵均便在水榭中读书,一边将自己所熟知的历史与书中看到的历史相互对照,一边感慨时空的错位与另一种可能下产生的奇妙世界。
谢家长房大院以前是仆从遍布的,只不过在夫人故去后,谢老爷又喜欢清静便将院中的仆从都给打发,一心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在东都城为官,家中的仆从自然也就没有再雇。
偌大的一个家,便只能由小奴和福伯帮忙收拾,好在依云依水两姐妹现在也能帮得上忙。
自谢灵均将二叔打发走后,这俩个丫头便如同看到宝似得,整日跟在谢灵均的身后,或是端茶送水,或是捏腰捶腿,搞的他逐渐习惯这种封建大地主的生活。
当然,有人欢喜就有人愁,小奴便对她们的种行为很是不满,谁看不出这俩个狐媚子是什么心思?还不是整天想着往少爷的床上爬!真当自己这个大丫鬟是个摆设不成?
“福伯,你看那俩个狐媚子,整日里便缠着少爷,连少爷读书的时候要在边上骚姿弄首!”
正扫地的福伯瞅了水榭中读书的谢灵均,老脸上满是欣慰:“嘿,你这丫头自己没本事怪的着谁?少爷读书写字,你倒是能在边上铺纸磨墨啊!水盂里没水了也不见你添,往少爷边上一站便开始打瞌睡,看看人家姐妹,一个研墨,一个铺纸,妥帖的很呐!”
本来寻求安慰的小奴顿时撅起了嘴:“福伯……你到底向着谁,人家看到那些黑线头似得字便犯困嘛!”
福伯将树叶归拢起来,杵着扫帚苦笑道:“以前夫人在时宠着你,现在老爷夫人都不在了少爷宠着你,可不敢再使性子!咱们将少爷伺候好,便是对得起老爷和夫人,谢家长房越好,咱们的日子便也越好,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小奴点了点头,人也恢复了之前的开朗:“福伯说的是!大热天的,我这便去给少爷炖碗莲子羹败败火去!!”
确实,时间一晃已到了五月底,这两个月的时间已经彻底让谢灵均熟悉了这个时代大地主的生活。
南阳县是华朝的中等县,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贸易繁荣,虽说县城的规模不大,但却极为富庶,有些世家的旁枝就如同谢家一样,并不在县城中安家落户,而是挑选一处风水景色好的地方修建坞堡,比如本地大族南阳刘氏。
谢家拥有不少的土地,每年产粮数十万斤,还有免于交税的官田,虽大老爷故去,但这官田朝廷并未下旨收回,算是作为一种抚恤。
至于二房的土地却是越来越少,谢灵均也是从福伯那里得知,这个善于“钻营”的二叔喜欢做买卖,早些年将不少的田产抵给了长房,拿了钱便去倒腾绸缎,麻布,所以长房的田产才有如今的规模。
二房的地是越来越少,但赚的钱却并没有增加,老天仿佛跟他开了个玩笑,每当谢承运的买卖赚钱后,总是在不久后便又亏损掉。
士农工商,商人在华朝的政治地位很低,但因为有钱的缘故在生活中却是处处被人高看一眼的。
听说二叔给自己的儿子请了南阳县最好的先生,为的就是能让儿子读书入仕,让二房也成为功名之家脱去白丁之身。
但事实上南阳做学问最厉害的地方却是豫山书院,在整个华朝都能排的上号,可谓是名望所在。
达官显贵,甚至是皇亲国戚在路过豫山书院时都要去拜见一下那里山长秦牧文,此人乃北华三贤中最受人敬仰的一位。
豫山书院只收通过县试的“童生”作为学生,这已是相当宽松的条件,但也使得南阳县的县试非常难,素有“南阳县试案首,东阳门外唱名”说法。
谢灵均到现在也没参加过县试,但再过两个月南阳县便要举办县试,若是想赶上这场县试就必须抓紧时间看书复习。
对于古代读书人来说临时抱佛脚一般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愚蠢行为,在他们眼中文化和底蕴需要积攒,基础不扎实想要通过童生试几无可能。
谢灵均打算参今年县试的行为依云最为不屑,甚至出言提醒谢灵均放弃今年,明年的童生试,若有必要甚至连后年的也放弃,待五年后学问扎实了再去应是或许还有可能……
这便是有些瞧不上人了,谢灵均义正言辞的拒绝道:“总是要去看看的,就算不中也能知晓童生试是个什么模样,来年再考便是。”
也不知是不是被依云洗脑了,反正家中上下包括福伯在内全都不看好谢灵均,就连一向支持她家少爷的小奴都罕见的劝谢灵均“暂避锋芒”,将这位大少爷气的七窍生烟,早饭都多吃了两碗……
事实上谢灵均自己也没有底气,但他有法宝啊!
上辈子接受过高强度的应试教育磨炼和摧残,这个时代的人可体会不到一天做十几套卷子的痛苦,那种高强度的压榨脑细胞,充分发挥大脑容量的行为有多么的变态。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以及突击复习已经烙印在了谢灵均的骨子里。
虽然过程不堪回首但相比工作之后遇到的种种磨难,有时候却又觉得那种痛苦也算作是一种幸福,在某个工作疲惫的深夜不由得感叹一句:上学是真他娘的好!
谢灵均一心参加童生试的行为也并非盲目之举,他在父亲的书房中发现了真正的“宝藏”……除了标注详实的四书五经外,还有老爹当年的从县试开始一路过关斩将的笔记。
在这个时代,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单单是书房中那些书的存在就是一笔巨大的,令人发指的财富!
为什么后世宣扬“知识付费”?
因为那是独家的智慧,是别人总结出来的东西,是可以让人走上捷径的所在,而在这个时代同样也是如此。
自古以来就没有哪户世家门阀会把自己的家学昭告天下,知识向来是敝扫自珍的东西,岂能与人分享?!
父亲书房中的藏书就是应试的经验所在,书中的注释以及父亲的读书笔记就是谢灵均巨大的财富,也是南阳谢家的金山银山!
当然,谢灵均还有另一个自信的本钱,他曾身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说接触的知识和智慧是这个时代人所无法想象的。
可以说谢灵均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行走在当下时空中的一个没有神通的神祇,他藏在骨子里的骄傲足以让他俯视苍生。
只需要将这些书中的内容吃透,哪怕死记硬背后再逐步理解,谢灵均相信自己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当然,自己在家闭门造车也是不行,终究要寻一位先生,但……南阳县最不缺的便是教书先生!
这里可是文治大县,出过不少读书人,而这些读书人科举不第后,最体面的工作便是回乡教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文学城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